2022年5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主題聚焦:《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 劉友賓:通報近期重點工作
? 1、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將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
? 2、全面部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 劉友賓: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從六個方面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進行系統安排部署。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全面推進《方案》的實施,到2025年,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完成一批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動態發布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規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 發布會上精彩片段盤點
? 光明日報: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環境安全形勢趨于穩定,但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從監測情況看,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 蔣火華:2021年,環境空氣質量的6項指標年均濃度同比首次全部下降,PM2.5已實現“十三五”以來的“六連降”,PM2.5和O3濃度連續兩年協同“雙下降”。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斷面比例實現“六連升”,從“十三五”之前的66%升到了目前的84.9%,長江、珠江流域等水質持續為優,黃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下一步,將加快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重點補齊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水生態、新污染物、溫室氣體排放等領域監測短板,大力提升國家和重點區域流域海域監測基礎能力。
? 蔣火華:近年來,在自動在線監測、實驗室分析、應急監測、衛星遙感監測、綜合分析等領域,新技術、新裝備與監測業務得到了有效融合。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積極推進高新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促進監測技術與業務的革命性創新,實現更科學、更精準、更全面、更快速,更好地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 封面新聞記者:《噪聲污染防治法》將于6月5日起施行,請問目前我國噪聲監測站點設置情況如何?公眾如何了解自己身邊的噪聲水平是否超標?
? 蔣火華:目前,全國已有3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噪聲監測,共設置監測點位76273個。2021年,全國已有21個城市的312個功能區聲環境監測點位實現了自動監測并與國家聯網。公眾可以通過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了解所在城市聲環境質量的總體情況,也可以通過查看功能區監測結果,了解城市特定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是否達標。
? 南方都市報:近日,一些地方公布了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和人為干擾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點行為查處情況。生態環境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 蔣火華: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監測數據質量,把監測數據質量作為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對弄虛作假“零容忍”。“保真”“打假”兩手發力,努力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一是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大力推進監測標準化,落實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二是強化監測質量監管,連續4年組織開展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糾正不規范行為、查處違規行為;三是嚴厲打擊弄虛作假行為,保持懲治弄虛作假的高壓態勢。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深化鞏固現有工作成果成效,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堅決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 新華社:隨著“雙碳”工作的推進,碳監測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了解到,此前已有一些地方在開展碳監測試點工作,能否介紹一下相關進展情況?碳監測在碳減排工作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將在碳監測方面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 蔣火華:2021年9月,我部聚焦重點行業、城市和區域三個層面,啟動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總體進展較為順利,試點任務加快落實,技術標準逐步完善,數據分析不斷深入,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碳監測的作用初步顯現,可直接服務碳排放核算;可對核算法進行協同校驗;可助力城市達峰行動。接下來將強化統籌協調和技術指導,穩妥有序推進試點工作,全面完成既定任務。(文章來源:生態環境部)